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心得二十五
本节课学习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第三部分的内容,包括出世还是入世,无情还是多情,随缘还是进取。 首先出世与入世,佛教徒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超然的出世态度,用智慧看透生命真相,去除尘世所染,精进修行,对一切众生心生无限慈悲,彰显大乘佛教的真精神。 然...
本节课学习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第三部分的内容,包括出世还是入世,无情还是多情,随缘还是进取。 首先出世与入世,佛教徒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超然的出世态度,用智慧看透生命真相,去除尘世所染,精进修行,对一切众生心生无限慈悲,彰显大乘佛教的真精神。 然...
本周我们学习了《佛教的道德观》,在学习这课之前我一直认为我们已经学过了道德观啦,怎么又要学习了呢,其实是我把佛教的财富观和道德观这两课混淆起来了。在这课中我知道了佛教对道德的定义就是“善”,在性质上善具有安隐性,在作用上能为今生和来生带来利...
反复读完师父的《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这本书》,忽然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卡伦霍尼的《我们的内心冲突》。意识到师父这本书不但在理清世人对佛教徒人生态度的误解,更是在帮我们梳理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因为选择,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很多的冲突,因...
首先,学习出世还是入世部分。认识什么是世界,对世的态度分贪著和厌离。宗教对世界的态度,分其他宗教和佛教的态度,以出世心做入世事这几个内容。 贪著方面,首先对自我,然后是家庭,财富,想抓取,得了又怕失去。我曾感到因为各种抓取累的想放,产生了厌...
通过本课的学习首先我对消极和积极有了正确的理解,知道消极和积极其实是中性词,和具体的事件相联系才有褒贬,判断消极积极的标准,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经历、同时受悲观乐观态度的影响。因此当人们用世俗的价值观来看,佛教显然是消极的。但当我们明...
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建立在如实见的基础上,它来自清净,圆满的智慧,认为世界是缘起的,世界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世界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唯识所现的。如果我们用这四种智慧审视世界,就可以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安心自在。 结合我的人生经历,对缘起法更...
通过道德观的学习,让我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道德”的主题,曾经我也经常爱谈道德,看到路上有人乱丢垃圾,会发出个人评判,这个人怎么那么没道德;地铁上,听到有人把手机声音调的很大,也会暗暗评价这个人没什么道德观念;看到公园有人遛狗,让宠物随地大小...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康德说过“ 有两件事越思考越觉得震撼与敬畏, 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学完这一课,重读这句话,禁不住赞叹这句话的智慧。头上的星空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心中的道德准则是信仰。对这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正确与否, ...
老实说这是我人生上过的第一节全面系统深入的德育课。记忆中, 思想品德课不是被主课老师占用,就是自习课,或无书面考试,或到了考试划一些内容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也就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甚至一听到三纲五常,四维八德都不屑再多往里瞧一眼,听着就像...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心得分享 本课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从几个方面说明弘扬的现状:社会大众对接受佛教最大的障碍是对佛教的误解和无知。从小接受唯物教育长大的我们,对佛教是宗教迷信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了解佛法前,看到的也大部分是遇到困难去寺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