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地
“见地”永远要依靠持有见地的人。见地是你所立足的那个平面,见地是你决定如何看待事物的标准。广义上来说,见地可分为两种:传统性的见地与理论性的见地。 在讨论正确或错误的见地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作“见地”,以及为什么任何哲学、宗教或意识形态都...
“见地”永远要依靠持有见地的人。见地是你所立足的那个平面,见地是你决定如何看待事物的标准。广义上来说,见地可分为两种:传统性的见地与理论性的见地。 在讨论正确或错误的见地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作“见地”,以及为什么任何哲学、宗教或意识形态都...
学佛前,认为佛教是禁欲的,不能杀生吃肉,不能谈恋爱成家,非常的苦,学习本课更清楚佛教徒对欲望是少欲知足,自利利他,很受触动:以前长辈常说要惜福,对食物,对衣物等,当时不懂事,不仅不听他的,还和他作对,觉得他老土,更要追求所谓高品质,剩菜不吃...
本章法义学习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从佛教与哲学,佛教与文学,佛教与艺术,佛教与民俗、道德,人生的幸福,空的智慧,六方面的阐述。让我们了解到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密不可分。佛教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民俗与道德的影...
环境遭到人类的严重摧残。环境污染与破坏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加剧,虽然环境污染与破坏有很多原因,如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各种垃圾导致的污染。现代环境保护的科技和行动都只是着眼于如何治理这些可见的污染。事实上,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环境被摧残的根...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我们每一位出家弟子都要有弘扬佛法的责任,今生能出家遇到佛法也是我们的福报,那现今社会因佛法的缺失,很多人误把佛法认为是一种消极的闲来无事的老年人或烧香拜佛的一种祈祷,以为学佛是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的路,佛教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首先我对消极和积极有了正确的理解,知道消极和积极其实是中性词,和具体的事件相联系才有褒贬,判断消极积极的标准,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经历、同时受悲观乐观态度的影响。因此当人们用世俗的价值观来看,佛教显然是消极的。但当我们明...
顾名思义就是在黑暗航行中,能辨别方向明了目标。 这期法义告诉我人生目标,良好心态高尚品质,有了精神追求,对物质自然会看淡。佛弟子要熟悉四弘誓愿,每个愿力里都是以无边、无尽、无量、无上来形容,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是誓愿断,法门无量誓...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后,我明白了佛教不是消极的,而是非常积极的;佛教既不是乐观也不是悲观的,而是中观的;佛教提倡惜福,让我们少欲知足。佛教既关心现实人生,也重视死亡的归宿。认识到自私和自利的关系,只有在利他中才能实现自利;佛教徒并不是要离开...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康德说过“ 有两件事越思考越觉得震撼与敬畏, 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则。 ”学完这一课,重读这句话,禁不住赞叹这句话的智慧。头上的星空是我们所处的世界,心中的道德准则是信仰。对这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正确与否, ...
通过佛教如何看待财富, 财富与道德修行的关系,佛教徒能否追求财富,如何追求财富支配财富,以及从物质财富上升到精神财富功德法财全面深入地给出了佛教的财富观。 如何看待财富?古语云:“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这八个字, 高度概括了世人对财富的态度...